- 毕华剑;姚莉丽;王真;
目的 系统评价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Cochrane Library。纳入关于COP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试验组(川芎嗪注射液+西医常规疗法),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检索时限为从各建库起至2023年3月,对入选的文献进行数据筛选与提取,按照Cochrane手册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和Stata/MP 14.1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2篇RCTs,患者合计1 82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RR (95%CI)=1.26 (1.18,1.24),P<0.00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改善优于对照组[MD(95%CI)=0.34(0.17,0.51),P<0.001],用力肺活量(FVC)改善优于对照组[MD(95%CI)=0.38(0.16,0.60),P<0.001],FEV_1/FVC改善优于对照组[MD(95%CI)=8.06(5.27,10.85),P<0.01],血氧分压(PaO_2)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MD(95%CI)=6.77(4.72,8.83),P<0.001],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改善优于对照组[MD(95%CI)=-7.84(-9.49,-6.20),P<0.001],纤维蛋白原(FIB)低于对照组[MD(95%CI)=-1.04(-1.54,-0.53),P<0.00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低于对照组[MD(95%CI)=-2.77 (-3.24,-2.30),P<0.001]。结论 常规治疗加用川芎嗪注射液可以有效提高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但该研究结论仍需更多多中心、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证实。
2024年01期 v.24 1-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7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 ] - 李焕娣;刘维萍;邵雪;张隆业;郭永力;管仁苹;张彦芬;刘海荣;孙建丽;苏娜;魏鹍;
目的 探讨益肾化湿颗粒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参数及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12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肾内科门诊及住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将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配至益肾化湿颗粒组((试验组30例,1袋/次,每日3次,口服)或未使用益肾化湿颗粒组(对照组30例),随访12周,试验组及对照组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肾功能(肌酐、尿素氮、尿酸、β2-微球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肌酐[(102±34)μmol/L与(162±148)μmol/L]、β_2微球蛋白[(4.9±2.1)mg/L与(7.5±5.4)mg/L]、肾小球滤过率[(74±26)ml·min~(-1)·1.73 m~(-2)与(59±34)ml·min~(-1)·1.73 m~(-2)]比较,试验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1,-2.43,3.12,P均<0.05)。试验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有效率为77%,而对照组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97,P=0.004)。试验组与对照组临床综合疗效分析有效率分别为77%和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77,P=0.002)。结论 益肾化湿颗粒可有效延缓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的进展。目前尚未得出益肾化湿颗粒能通过抑制HIF-1α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发挥肾脏保护作用的结论。
2024年01期 v.24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2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 ]
- 陈淼然;郭可欣;贺忠梅;宁俊娅;封启龙;高丽娟;曹济民;
目的 分析心力衰竭潜在的相关基因以及相关机制。方法 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中下载数据集GSE18703,使用R软件中“limma”包分析差异表达基因(DEGs)。对DEGs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以探索心力衰竭相关的生物学功能和信号通路。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识别心力衰竭发病机制相关的关键基因,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法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大鼠H9C2心肌细胞模型进行转录水平的验证。通过h TFtarget数据库分析关键基因的转录因子网络,以探究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结果 共筛选出292个DEGs,其中上调基因140个,下调基因152个。GO分析显示,DEGs主要富集于细胞外区、细胞外空间、血液微粒等细胞成分以及嗅觉转导、血管平滑肌收缩、代谢途径等通路。KEGG通路分析发现,DEGs主要富集于环磷酸鸟苷(cGMP)-蛋白激酶G(PKG)信号通路、肥厚型心肌病和扩张型心肌病等信号通路。通过PPI网络,筛选出6个关键基因,分别是Gprc6a、C3、Anxa1、Oxt、Gpr4和Avpr1b,并发现有528个转录因子对这6个关键基因进行转录调节。qPCR结果显示,心力衰竭情况下Anxa1和Gpr4的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验证了以上筛选结果。结论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发现了6个与心力衰竭相关的关键基因,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和探索新的治疗靶点。
2024年01期 v.24 14-18+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2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 ] - 史晓芸;李艳;
目的 探讨中枢性闭经患者代谢性指标异常的发生率,代谢异常指标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糖代谢异常的相关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1日至2022年6月1日太原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内分泌科门诊中枢性闭经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同期检查的健康妇女60名,年龄14~40岁。进行血压测量、人体成分分析,并测定甲状腺功能、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肝功能、肾功能、血脂以及糖耐量试验和胰岛素释放试验。比较分析60例中枢性闭经患者代谢性指标异常的发生率,同时代谢性指标与Hcy及糖代谢具有相关性。结果 中枢性闭经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HHcy(87%与57%)、糖代谢异常(93%与50%)、总胆固醇(30%与13%)、三酰甘油(37%与8%)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0%与17%)异常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枢性闭经与多种因素的相关关系分析中,表明中枢性闭经的危险因素为糖代谢异常的发生、HHcy及高三酰甘油血症。结论 中枢性闭经患者是HHcy、糖代谢异常及高脂血症发生的高危人群,建议对于中枢性闭经的患者要常规行Hcy、糖代谢及血脂等代谢性指标的检查,对指导综合治疗有重要意义。
2024年01期 v.24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8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洪爱玲;赵丰权;蔡玉伟;李君桦;
目的 分析在含贝达喹啉、氯法齐明治疗方案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20年9月至2022年7月温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耐多药肺结核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利奈唑胺、左氧氟沙星(或莫西沙星)、环丝氨酸、吡嗪酰胺、丙硫异烟胺,观察组使用贝达喹啉、氯法齐明替代吡嗪酰胺、丙硫异烟胺,其他药物相同,2组均观察24周。根据治疗24周痰培养转阴率和肺部病灶吸收率评估有效性,分析心电图QTc变化、肝功能异常、胃肠道反应等评估用药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治疗8周、12周痰菌转阴率分别为79%(22/28)和21%(6/28),高于对照组的62%(18/29)和17%(5/29)(P<0.05);观察组短期有效率93%(26/28)高于对照组76%(22/29)(P<0.05)。在安全性上,观察组2例因QTc间期延长,退出治疗组;对照组中1例因肝衰竭退出,2组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含贝达喹啉、氯法齐明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短期临床疗效及耐受性均较好。
2024年01期 v.24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3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单姝姝;蒋丽;王婷婷;
目的 探究不同剂量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对实检室检查、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12月在东阳市人民医院巍山分院进行诊治的84例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各42例,分别给予低剂量(14~16 mg/kg)及高剂量(29~31 mg/kg)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不同剂量熊去氧胆酸治疗的临床效果、实检室检查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GGT)、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氧化应激指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及不良反应变化。结果 低剂量组有效23例,应答率55%;高剂量组有效10例,应答率24%,低剂量组应答率高于高剂量组(χ~2=8.435,P<0.05)。治疗后2组ALT、AST、ALP、GGT、TBIL、DBIL水平低于治疗前(t低剂量组=41.217、38.201、36.206、31.309、9.859、11.262,均P<0.01;t高剂量组=36.334、30.622、30.422、24.247、5.589、4.167,均P<0.01),且低剂量组ALT、AST、ALP、GGT、TBIL、DBIL水平低于高剂量组(t=9.456、12.917、11.166、7.930、7.469、4.854,均P<0.01)。治疗后低剂量组IgM、IgA水平低于高剂量组(t=2.832、4.561,P<0.05)。治疗后低剂量组GSH-Px、SOD水平高于高剂量组(t=9.195、5.009,P<0.05),MDA水平低于高剂量组(t=8.397,P<0.001)。低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高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9%,低剂量组低于高剂量组(χ~2=4.087,P=0.043)。结论 低剂量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效果较佳,安全性较高,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减轻氧化应激,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2024年01期 v.24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9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于文章;张瑞;
目的 分析布地奈德浸润、喷鼻治疗辅助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MCA)、鼻腔容积(NCV)的影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纳入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邓州市中心医院85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A组(42例,鼻内镜手术治疗)和B组(43例,在鼻内镜手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布地奈德浸润治疗)。对比2组患者症状改善评分,嗅觉功能评分、纤毛清除率及清除速度,鼻腔通气功能指标,并发症与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后2个月2组患者鼻塞、鼻漏、头痛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B组比A组低(P<0.05);治疗后2个月2组患者嗅觉功能评分均相较于治疗前下降,B组较A组低(P<0.05),纤毛清除率、纤毛清除速度均较治疗前上升,且B组患者上述指标较A组高(P<0.05);治疗后2个月2组患者NMCA、NCV均较治疗前上升,且B组患者上述指标较A组高(P<0.05),而鼻腔最小横截面至前鼻孔距离(DCAN)、鼻气道阻力均较治疗前下降,且B组患者上述指标较A组低(P<0.05);B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较A组19%低(P>0.05),B组患者复发率为5%,比A组21%低(P<0.05)。结论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应用布地奈德浸润、喷鼻治疗辅助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中,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嗅觉功能与鼻腔通气功能,减少并发症,降低复发率,疗效显著。
2024年01期 v.24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6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陈勇;郑霞;陈中原;俞菊英;南瑛;
目的 探究米曲菌胰酶片辅助治疗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排空率和消化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浙江新安国际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0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53例)和联合治疗组(53例)。其中,常规治疗组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2个月,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米曲菌胰酶片治疗2个月。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消化不良症状严重程度指数(DSSI)量表评分、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胃泌素-17(G-17)、胃排空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联合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常规治疗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PG)Ⅰ、PGⅡ、G-17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联合治疗组患者DSSI量表评分低于常规治疗组,血清PGΙ、PGⅡ、G-17水平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胃排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胃排空率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曲菌胰酶片辅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胃排空率。
2024年01期 v.24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1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孙向娜;王智峰;
目的 分析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短期预后、临床症状及细菌清除率的影响。方法 根据治疗方法将在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于河南省登封嵩正中医院就诊的12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入院后2组均施以退热、止咳、平喘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观察组在基础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注射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细菌清除率及治疗成本。结果 观察组患者药品成本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临床疗效、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单株细菌清除率与细菌总清除率以及检查、住院和总成本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对老年重症肺炎均具有疗效,但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的药品成本更高,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更具经济学优势。
2024年01期 v.24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8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金志培;陈乐乐;
目的 探究双歧杆菌口服联合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的效果。方法 选取温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103例ABO溶血性黄疸新生儿,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51例,IVIG联合蓝光照射治疗)和观察组(52例,双歧杆菌口服联合IVIG、蓝光照射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经皮胆红素值、心肌酶谱和肝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黄疸消除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胎便转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3、5、7 d后,经皮胆红素值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心肌酶谱指标活性降低,且观察组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P>0.05)。结论 双歧杆菌口服联合IVIG、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效缩短黄疸消除时间,降低患儿经皮胆红素水平及促进心肌和肝脏组织恢复,且安全可靠,具有推荐价值。
2024年01期 v.24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1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