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4, v.24(01) 14-18+69-73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心力衰竭相关新基因的筛选和分析
Screening and analysis of the novel genes related to heart failure

陈淼然,郭可欣,贺忠梅,宁俊娅,封启龙,高丽娟,曹济民

摘要(Abstract):

目的 分析心力衰竭潜在的相关基因以及相关机制。方法 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中下载数据集GSE18703,使用R软件中“limma”包分析差异表达基因(DEGs)。对DEGs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以探索心力衰竭相关的生物学功能和信号通路。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识别心力衰竭发病机制相关的关键基因,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法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大鼠H9C2心肌细胞模型进行转录水平的验证。通过h TFtarget数据库分析关键基因的转录因子网络,以探究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结果 共筛选出292个DEGs,其中上调基因140个,下调基因152个。GO分析显示,DEGs主要富集于细胞外区、细胞外空间、血液微粒等细胞成分以及嗅觉转导、血管平滑肌收缩、代谢途径等通路。KEGG通路分析发现,DEGs主要富集于环磷酸鸟苷(cGMP)-蛋白激酶G(PKG)信号通路、肥厚型心肌病和扩张型心肌病等信号通路。通过PPI网络,筛选出6个关键基因,分别是Gprc6a、C3、Anxa1、Oxt、Gpr4和Avpr1b,并发现有528个转录因子对这6个关键基因进行转录调节。qPCR结果显示,心力衰竭情况下Anxa1和Gpr4的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验证了以上筛选结果。结论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发现了6个与心力衰竭相关的关键基因,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和探索新的治疗靶点。

关键词(KeyWords): 心力衰竭;差异表达基因;生物信息学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170523);; 山西省基础研究计划青年科学研究项目(202103021223238);; 山西省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202303021211110)~~

作者(Author): 陈淼然,郭可欣,贺忠梅,宁俊娅,封启龙,高丽娟,曹济民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