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物与临床

论著

  • 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对外周血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和护骨因子的影响

    黎春华;黄文辉;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经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24周后外周血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护骨因子(OPG)浓度的变化及临床疗效。方法按照入组标准、排除标准选择研究组20例及与基本资料匹配的对照组OPG 13例,比较治疗24周后外周血RANKL、OPG浓度,及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肿痛关节数、28个关节疾病活动指数(DAS28)等疾病活动度指标的变化。结果①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24周后外周血RANKL浓度、OPG浓度出现下降(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OPG/RANKL比值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OPG/RANKL比值下降,但前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RANKL浓度、OPG浓度和OPG/RANKL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24周后DAS28均出现明显下降(P<0.01),且对照组DAS28下降程度多于研究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拉莫德联合MTX可能对RA患者骨破坏有抑制作用;且能改善关节症状,降低疾病活动度。

    2020年18期 v.20 2981-2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晚期肺腺癌患者靶向治疗中的意义

    贾林梓;毛光华;单彬彬;王军;冯爱萍;

    目的探讨治疗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晚期肺腺癌患者靶向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EGFR突变晚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常规结果计算NLR值,以NLR值3.5为最佳截断值,分为高NLR(≥3.5)组和低NLR(<3.5)组。比较高NLR组和低NLR组晚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2组患者靶向治疗后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时间(OS)的差异,分析影响患者PFS和OS的因素。结果低NLR组患者PFS和OS均较高NLR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水平是PFS和OS的影响因素。结论高NLR是EGFR突变晚期肺腺癌患者靶向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提示预后不良,可以预测靶向治疗的疗效。

    2020年18期 v.20 2984-29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丹参酮ⅡA通过靶向GLUT1减轻缺血性脑卒中模型中神经细胞损伤的机制研究

    王新星;王晶;仝海波;王向阳;

    目的通过小鼠缺血性脑卒中模型,研究丹参酮ⅡA对神经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C)、丹参酮ⅡA治疗组(TT)、丹参酮ⅡA联合GLUT1过表达治疗组(TO)和丹参酮ⅡA联合GLUT1抑制治疗组(TI),蛋白印迹法检测GLUT1在未经丹参酮ⅡA处理各组中的表达水平;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不同实验组小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使用葡萄糖摄取试剂盒和葡萄糖分析试剂盒测量不同实验组小鼠脑组织葡萄糖摄取能力和浓度;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各组中每个靶基因的表达;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中靶蛋白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中血清样本中神经元保护因子的浓度。结果丹参酮ⅡA联合GLUT1过表达治疗组(TO)中小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穿过平台数增多,目标象限时间增加;TO组血糖相对浓度降低,血糖摄取能力增高;TO组靶基因环加氧酶(COX)-2、白细胞介素(IL)-1β、前列腺素E2(PGE2)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表达明显降低;TO组靶蛋白顺乌头酸酶2(ACO2)、己糖激酶2和苹果酸脱氢酶2 (MDH2)的表达水平增高,LDHA的表达水平降低;TO组PI3K/AKT/mTOR信号通路激活;TO组神经营养素-3、钙保护素、GFAP和一氧化氮的表达升高。结论丹参酮ⅡA处理能促进脑功能恢复,并能提高血清中葡萄糖浓度,这些影响可能是通过增加葡萄糖摄取能力而介导的。PI3K/mTOR/HER3信号通路在这些效应的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GLUT1的过度表达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一个重要靶点。

    2020年18期 v.20 2988-2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的晚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影响

    董强;

    目的研究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是否会在晚期梗死(IRA)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成功的患者中有更好的临床结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669例晚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成功。根据患者出院时是否服用了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抑制剂分为2组:试验组(RAS抑制剂,556例)和对照组(无RAS抑制剂,113例)。结果在1年的随访中,71例(10.6%)患者发生了严重的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心性死亡和心肌梗死。实验组MACE发生率明显降低[危险比0.34,95%CI(0.199,0.588,P=0.001)]。试验组分析中,RAS抑制剂在男性、有高血压或糖尿病病史的患者中是有益的,甚至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的患者中也是有益的。在超声心动图数据中,实验组在LVEF和左室收缩期末容积变化方面有更好的表现。结论在晚期STEMI患者中,RAS抑制剂改善了PCI预后的临床结果,即使是在LVEF相对低的患者中也有效果。

    2020年18期 v.20 2994-29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超声定位下髂腹下及髂腹股沟神经阻滞用于小儿腹股沟疝手术的临床观察

    贾文霞;余翔;郭志佳;

    目的分析超声定位下髂腹下神经及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应用于小儿腹股沟疝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单侧腹股沟疝患儿7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SA)Ⅰ级,年龄3~6岁,随机分为超声组和传统组,每组35例。超声组超声定位下髂腹下神经及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及丙泊酚全麻,传统组采用氯胺酮和丙泊酚全静脉麻醉。观察患儿入手术室时(T1)、手术切皮时(T2)、手术探查疝囊时(T3)、缝皮时(T4)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氧饱和度(SpO2)变化;记录两组氯胺酮、丙泊酚用量;记录术后清醒时间、麻醉复苏室(PACU)留观时间;对患儿术后2 h及4 h行疼痛评分。结果组间麻醉深度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超声组患儿的HR、RR在T2、T3时点显著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手术时间与传统组接近,但超声组患儿氯胺酮、丙泊酚的用量明显少于传统组,超声组术后清醒时间明显少于传统组(P<0.05);超声组患儿术后2 h及4 h疼痛评分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超声定位下髂腹下及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丙泊酚全麻,可作为小儿腹股沟疝手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2020年18期 v.20 2998-30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依达拉奉 丁苯酞联合康复训练在高龄血管性痴呆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魏欣;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丁苯酞联合康复训练在高龄血管性痴呆(VD)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4例高龄V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研究组62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研究组给予依达拉奉、丁苯酞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治疗12周后评估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韦氏记忆量表(WMS)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研究组上述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2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研究组ADL-R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和多巴胺(DA)水平较治疗前上升(P<0.05),研究组升高幅度更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丁苯酞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能改善高龄VD患者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可能与该方案能促进神经细胞功能恢复及大脑损伤修复、调节神经递质水平有关。

    2020年18期 v.20 3001-30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消息

  • 本刊加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的声明

    本刊编辑部;

    <正>为了实现期刊编辑、出版工作的网络化,我刊现已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所以,向本刊投稿并录用的稿件文章,将一律由编辑部统一纳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进入因特网提供信息服务。凡有不同意者,请另投它刊或特别声明需另作处理。本刊所付稿酬包含刊物内容上网服务报酬,不再另付。

    2020年18期 v.20 29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作者·编者·读者

  • 关于使用外文缩略语的说明

    本刊编辑部;

    <正>作者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常用的外文缩略语可不加说明,直接引用。但不常用的或近年新兴学科的缩略语,在文内首次出现时,应先写中文全称加括号注外文全名,加逗号,接写缩略语;文内再次出现时,可直接用缩略语。

    2020年18期 v.20 2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对一稿两投问题处理的声明

    本刊编辑部;

    <正>为维护本刊的声誉和广大读者的利益,现将本刊对一稿两投问题的处理声明如下。1本声明中所涉及的文稿均指原始研究的报告或尽管2篇文稿在文字的表达和讨论的叙述上可能存在某些不同之处,但这些文稿的主要数据和图表是相同的。所指文稿不包括重要会议的纪要、疾病的诊断标准和防治指南、有关组织达成的共识性文件、新闻报道类文稿以及在一种刊物发表过摘要或初步报道而将全文投向另一种期刊的文稿。上述各类文稿如作者要重复投稿,应向本刊编辑部作出说明。2如1篇文稿已以全文方式在某刊物发表,除非文种不同,否则不可再将该文投寄给本刊。

    2020年18期 v.20 3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调查研究

  • 临床科室主班护士岗位胜任力培训调查分析

    张晓红;谢仙萍;岳丽红;南璐璐;范慧慧;

    <正>主班护士岗位是随着整体护理模式的改变而产生的,是为了提高医嘱执行效率,积极配合医疗工作,保证医疗护理工作秩序及质量而设立的班次[1]。主班护士在正确、及时传达医生医嘱时,要对有疑问的医嘱及时反馈,还要协助护士长做好病区管理[2]。《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3]提出,要"建立以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护士培训制度,但对于如何提升护士岗位胜任能力并无详细解释。国外对护士岗位胜任力的培训研究集中在高级护理人员的能力研究[3]、护士胜任力特征研究[4]、护士管理能力研

    2020年18期 v.20 3004-30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综合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疫情期间肿瘤患者及家属心理状态初探

    李琳;李红霞;王晓成;张晓兰;赵明远;苏壬春;

    <正>本研究为了探讨肿瘤患者及其家属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疫情中的心态如何,特抽取综合医院不同科室的肿瘤患者及家属进行调研,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纳入人群为2020年2月1日至3月1日我院各个科室住院的肿瘤患者及家属。排除标准:患者神志障碍不能配合者,家属拒绝调研者,共收集到299份,其中患者138份,家属161份。1.2方法 :采取横断面调查方式,分别在2020年2月1日,2020年2月14日和3月1日三个时间段采用手机问卷与现场调研相结合。

    2020年18期 v.20 3006-30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2010—2015年太原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

    张悦;

    <正>为了解太原市手足口病的发病情况,分析太原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太原市手足口病防控提供依据,采取相关防控措施减少手足口病的发生和降低死亡病例的发生。利用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太原市传染病医院)上报疾控网导出2010—2015年手足口病资料并进行流行病学特点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本院已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上报传染病疾控网的门诊及住院病例,共3 885例,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10年版)》。

    2020年18期 v.20 3008-30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山西省武警某部战士非特异性腰痛危险因素分析

    苏巍;郭跃虎;牛志燕;花洪宁;庞伟峰;

    <正>非特异性腰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NLBP)是一类原因不明的源于腰部的疼痛及不适症状,除外脊柱特异性疾病及神经根性疼痛,其范围是肋缘下、臀横纹以上及两侧腋中线之间的区域[1]。NLBP是腰背痛中最常见的类型,中国社区NLBP的患病率为23.5%[2]。为了解武警战士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与NLBP相关的危险因素,对驻山西省武警某部战士患NLBP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2016年11月至2017年7月选取驻山西省武警某部队入伍3个月以上战士为研究对象。

    2020年18期 v.20 3010-3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影像诊断

  • 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CT影像学表现及临床分析

    董慧珠;史静;张毅;王雯霞;何昌海;

    <正>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convex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c SAH)不同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类大脑凸面非创伤性出血,位于单个或多个相邻的脑沟中,不累及邻近的脑实质。以颅内静脉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为病因的c SAH在临床中较为少见[1],早期诊断在该病的治疗和预后中起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回顾性研究2016年4月至2017年7月在太原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6例以c SAH为首发表现的CVST病例,结合既往文献,分析该病早期CT特异征象及临床表现,旨在提高诊疗水平,改善预后。

    2020年18期 v.20 3012-3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鉴别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和急性阑尾炎准确率分析

    张方正;

    <正>急性阑尾炎、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儿童急腹症,临床在鉴别诊断这2种疾病的过程中通常采用实验室检查,但是缺乏理想的效果[1]。相关医学研究表明[2],在鉴别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和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过程中,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高频彩超)检查具有较高的准确率。本研究分析了小儿急性阑尾炎和肠系膜淋巴结炎高频彩超诊断鉴别准确率。

    2020年18期 v.20 3013-3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胸部钝挫伤后骨密度正常与降低患者肋骨骨折特征分析

    陈丽娟;赵世平;任君;

    <正>骨折在所有创伤病例中约占10%,在钝性胸部创伤的患者中高达39%[1]。年轻患者常在高能创伤(HET)后发生肋骨骨折,如机动车碰撞或从高处跌落[2],而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中,超过50%在诸如摔倒、咳嗽等[3]低能创伤(LET)后就有肋骨骨折的发生,而且由于其预先存在的肺部疾病和年龄,合并严重肺内损伤的可能性随之增加[4]。除年龄外,骨密度降低已被证实会增加胸外伤后肋骨骨折的风险[5],而且一根或多根肋骨骨折的病史会使后续骨折的风险加倍。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明确骨密度降低与正常患者肋骨骨折的发生率,确定这些患者骨折的数量、并发胸内损伤的概率和肋骨骨折类型是否相同。

    2020年18期 v.20 3015-30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综述

  • 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为靶点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纳米制剂

    谢丽萍;武燕萍;田增莲;贾卫华;

    <正>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为肺癌主要类型,占肺癌病例的80%以上,总体5年生存率约为18%[1]。然而,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发展到中晚期,错失最佳的手术时机,采用放化疗的方法,因严重的不良反应而受到临床限制。近年来,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作为靶点的靶向治疗成为NSCLC的研究热点,临床中有患者出现耐药性等不良反应,而纳米载体的运用使这一情况得到改善。近几年人们致力于开发新型有效载体,通过将抗癌药物包裹在载体中,以降低耐药性的发生。纳米制剂与传统药物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如其具有体积小,表面积大,高表面活性和吸附力强的特点。高效纳米载体在运送药物的同时,可将成像剂和造影剂搭载在上面。因此,

    2020年18期 v.20 3017-30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二甲双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郑魏;张丽卿;

    <正>类风湿关节炎(rh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病,以关节滑膜炎为病理基础,不积极治疗可致畸致残。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无定论,但普遍认为与遗传、环境、免疫功能紊乱等多种因素有关。近年发现,活动期RA患者存在外周血CD4+T细胞亚群中辅助性T细胞(Th17)细胞增多、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减少,因此Th17/Treg细胞失衡被认为是RA发病机制之一[1,2];之后有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可下调Th17细胞、升高Treg细胞,恢复Th17/Treg细胞平衡,同时,二甲双胍还具有其他可能改善RA病情的作用机制[3],为RA的治疗带来了新的选择。

    2020年18期 v.20 3020-3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特发性富含结合蛋白1调控类风湿关节炎中调节性T细胞免疫耐受的研究进展

    刘燕;石磊;

    <正>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 RA)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自身免疫病,以关节滑膜炎及对称性、破坏性的关节病变为主要特征[1]。1939年,Waaler首先发现类风湿因子(RF), Kunkel最终确定了这种未知因子是一种能够识别免疫球蛋白Fc片段的抗体。这一发现导致了人们认为RA为自身抗体引起的一种自身免疫病[2]。然而,许多健康人和患有其他慢性感染性疾病的患者体内亦有RF的存在。这提示仅自身抗体的存在尚不足以引起炎症性反应,该理论还不足以解释RA的独特特征。在RA的病因学以发病机制中重视

    2020年18期 v.20 3023-3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治进展

    杨倩;朱红梅;王勤英;

    <正>自身免疫性肝病(autoimmune liver disease,AILD)是一种病因不明,可能是由基因易感性、感染及环境等多因素介导的肝胆系统的慢性损伤性疾病,占所有肝脏疾病的5%[1],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目前该组疾病呈全球分布,发病率逐年升高,起病隐匿,临床症状不特异,慢性进展可出现肝硬化、肝功能衰竭以及肝细胞癌。因此,寻找更有效的诊治手段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本文主要对AIH、PBC和PSC诊治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以下概述。1 AIH

    2020年18期 v.20 3026-30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多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在乳腺癌诊断及预后分析的研究进展

    吴晓峰;张辉;

    <正>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居首位的恶性肿瘤,具有高度的异质性,利用肿瘤组织的基因外在表达将乳腺癌进行分子分型,各分子亚型的病理特征、治疗敏感度及预后各有差异。通过多模态、多参数磁共振成像定量分析影像学特征与乳腺癌分子亚型的相关性,能够术前无创反映乳腺癌的不同的分子亚型,根据其制定个体化、规范化治疗方案,进而精确指导个体化治疗、疗效评价和预测预后。

    2020年18期 v.20 3029-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临床研究

  • 右美托咪定对胸腹腔镜食管癌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分析

    王宏志;刘毅;李峰;

    <正>食管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预后差、病死率高等特点。近年来,虽然微创技术在外科领域不断发展且日渐成熟[1]。但无论手术器械及操作如何提高,因手术涉及到胸腹部,侵袭性创伤将不可避免地增加了手术痛苦。食管癌术后疼痛较严重,为了缓解患者术后的疼痛,较多使用舒芬太尼缓解,容易诱发或加重不良反应,如呼吸抑制、恶心和呕吐。右美托咪定是一种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具有镇静、镇痛效果,对交感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较大,能够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2]。研究表明[3,4],右美托咪定可以减少丙泊酚和舒芬太尼等止痛药的用量,增强其镇痛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讨右美托咪定在胸腹腔镜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术后镇痛方面的疗效。

    2020年18期 v.20 3032-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早期有创干预及常规延迟有创干预对照研究

    丁雪波;柏华英;剧中华;

    <正>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约占急性心肌梗死的30%~60%,近年来随着工作生活方式改变、环境污染和老龄化进程加速等因素影响,NSTEMI住院率不断上升,我国NSTEMI负担日益加重[1]。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相比较,NSTEMI梗死范围小、有残余濒危心肌存在,心电图上常无病理性Q波,其病死率在6个月时与STEMI类似,第4年时病死率是STEMI的2倍[2]。早期血运重建是治疗NSTEMI患者的关键,研究显示,以血运重建为目标的侵入性策略优于保守治疗,可降低全因死亡率或再发心肌梗死[3]。有关指南建议对持续缺血症状和体征、血流动力学不稳的高危NSTEMI应行急诊

    2020年18期 v.20 3034-30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清脂肪酸结合蛋白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

    郭秀萍;郭改明;

    <正>非酒精性脂肪肝是大多数无病毒性肝炎而有转氨酶升高的主要病因之一,在发达国家的普通人群中有20%~30%的非酒精性脂肪肝[1],而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75%的人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2]。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是一种脂肪细胞的主要胞质蛋白,参与调节脂质代谢。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在成熟的脂肪细胞及激活的巨噬细胞中大量表达。FABP结合脂肪酸配体并在细胞内转运脂肪酸,调节脂质代谢及调控基因表达[3]。文献显示[3-10],A-FABP是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的,且在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Maeda等[11]证明在缺乏AFABP的小鼠中即使高脂饮食饲养也可避免脂肪肝的形成。

    2020年18期 v.20 3037-30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超敏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研究

    李黎;

    <正>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是2型糖尿病(T2DM)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以微量白蛋白乃至大量蛋白尿以及不同程度肾功能损害为特征,是引起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主要原因,是T2DM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DN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非常重要。近年来,DN合并维生素D缺乏以及活性维生素D在DN早期的保护作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1,25-二羟维生素D3是维生素D在体内的活性状态,因其在血清中含量高、半衰期长,本研究选用其作为评价体内维生素D的指标。许多研究认为在DN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慢性炎性反应可能参与其中,超敏C

    2020年18期 v.20 3039-3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益母草颗粒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伴不孕患者性激素水平及排卵率的影响

    孙艳华;邵莹;

    <正>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女性内分泌系统紊乱症候群之一,其主要特征为高雄激素血症、慢性无排卵及下丘脑-垂体-卵巢功能紊乱,患者常出现月经紊乱、多毛、卵巢多囊样改变、脱发、不孕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日常生活[1,2]。炔雌醇环丙孕酮是临床常用药物,可有效降低患者体内雄性激素水平,改善患者月经不调等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排卵。但部分患者单独使用疗效欠佳,且会发生头疼、乳房肿痛等不

    2020年18期 v.20 3041-3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和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术后有效光学区及角膜球差变化分析

    张莉;陈鹏;

    <正>角膜屈光手术开展多年,其安全性、有效性已经得到了认可,尤其是近年来开展的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有着无瓣、微透镜制作精确、手术过程中能量丢失甚微、术后角膜知觉恢复迅速等优点,本研究旨在比较SMILE手术与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Fs-LASIK)2种手术后角膜球差的变化及有效光学区的差别,比较2种术式的术后视觉质量差异。1资料与方法

    2020年18期 v.20 3043-3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带蒂皮瓣术后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胫骨骨外露创面

    贾玉俊;孙丽琴;杜中宝;

    <正>开放性胫骨中、下段骨折术后小腿软组织坏死常常存在骨外露深腔创面,以往治疗过程中易造成肢体严重感染、坏死导致截肢,甚至出现移植皮瓣坏死、窦道、骨不连及足下垂等并发症。自负压封闭吸引技术(VSD)引入国内,外固定+VSD+皮瓣移植技术成为治疗小腿严重开放性骨折伴骨外露创面修复一种标准的模式,临床疗效显著。2015年10月至2018年6月我们应用小腿带蒂皮瓣术后同期联合应用VSD

    2020年18期 v.20 3045-3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4例溶栓治疗体会

    史彦清;

    <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日渐增多,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健康。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由于冠状动脉急性狭窄或闭塞,供血持续减少或终止,所产生的心肌严重缺血和坏死。其主要病理生理机制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由于某些机械原因(如高血压或冠状动脉痉挛等)诱发了易损性斑块破裂破裂和血栓形成,导致急性冠脉严重狭窄或完全闭塞的结果。在冠状动脉闭塞后20~30min,受其供血的心肌即有少数坏死,开始了AMI的病理过程。心肌血供完全停止后,所供区域心室壁心肌透壁性坏死,临床上表现为典型的ST段抬高型梗死(STEMI)。冠状动脉堵塞时间越长,对心肌造成的不可逆损伤范围越大,预后也越

    2020年18期 v.20 3047-30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镁治疗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疗效观察

    邓怀丽;郝瑞军;

    <正>精神分裂症是一种高复发率、高致残率的慢性迁延性疾病,该病在成人中终身患病率约1%,且复发率高[1]。伴有冲动暴力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约占精神分裂症患者的10%,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冲动暴力行为不仅使其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攻击危险性增加,同时在临床治疗和管理方面也带来很大的困难[2]。患者的暴力攻击行为现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该症状是精神障碍患者入院治疗的常见原因,持续性的激越或间隙性攻击行为在患者入院后仍可能存在[3]。兴奋激越是精神分裂症的常见阳性症状,表现为精神运动活动增强,对外部刺激反应过度,易激惹、敌对、对治疗不配合,甚至出现过度和不当言行[4]。急性兴奋激越状态下,患者可出现言语或

    2020年18期 v.20 3048-30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儿童语言发育迟缓93例发育水平与社会适应能力研究

    王慧琴;

    <正>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疾病。该病发生的原因一般与智力低下、听力障碍等因素相关。研究显示,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发育水平能够对其自身的生活造成不良的影响,但对于其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的研究较少[1]。本研究通过语言发育迟缓患儿的发育水平与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以期为语言发育迟缓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2020年18期 v.20 3050-3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周琼;周彦慧;

    <正>最新流行病学调查研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压力逐渐增加,人口老龄化加速,脑卒中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其中77%为缺血性脑卒中,急性脑梗死进展迅速、复发率高、致残致死率高危害非常大[1]。目前,急性脑梗死采用溶栓治疗是各国指南推荐的治疗方法。现阶段绝大多数基层医院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静脉溶栓,大量脑梗死患者已从中获益。本研究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探讨阿替普

    2020年18期 v.20 3051-3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痛风所致急性肾损伤二例并文献复习

    陆伟锋;张丽卿;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患者逐年增多,目前我国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在8.9%~24.4%[1]。高尿酸血症是指在正常饮食情况下,非同日2次空腹血尿酸(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420μmol/L、(绝经前女性)> 360μmol/L。痛风是血清尿酸水平升高引起尿酸盐沉积,所致关节炎或尿酸性肾病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尿酸在人体血浆中的饱和度约为70 mg/L[2],人体通过肠道和肾脏维持体内尿酸盐的平衡,每日约75%的尿酸由肾脏排出[3]。虽然肠道也可以排泄尿酸,但若肾脏的尿酸代谢功能下降,血尿酸水平就会进行性升高[4]。当血清尿酸水平超过饱和度时,可形成尿酸盐结晶,形成尿酸结石,会造成

    2020年18期 v.20 3053-3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重症胸部创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治疗效果评估

    段晓东;

    <正>重症胸部创伤指的是由创伤所造成胸部及其内部重要脏器的广泛性、严重性损伤,从而会继发性产生呼吸功能及循环功能障碍,在所接诊的胸部创伤患者中占据较大比例,并且具有较高的临床病死率。而创伤失血性休克是该类患者最为多见且危急症状之一,患者如果未经及时而有效的救治,常会在短时间内发生死亡,对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害[1]。目前,在重症胸部创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已经明确,对患者的休克复苏效果直接决定了患者的预后,而既往快速、大量补液的充分性液体复苏因能帮助患者迅速恢复有效循环血量而被作为临床常规复苏方案,但经大量临床实践显示,患者仍有较高病死率。因此,探索一种更为

    2020年18期 v.20 3055-30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股骨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隐性失血的相关因素分析

    行斌斌;程俊文;周志康;李小斌;董彬;

    <正>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老年骨科疾病,目前临床存在多种治疗方案。股骨防旋髓内钉(PFNA)是一种髓内固定方式,在合并骨质疏松的骨折患者治疗中具有十分显著的优势,可有效降低手术创伤,增强固定牢固性[1]。但调查指出,在采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时,部分患者术后多存在一定程度贫血表现,且其贫血程度与患者术中出血量存在较大差异,即为PFNA术中隐性失血[2]。术中隐性失血不仅会造成患者出血量增加,对术后恢复造成不利影响,严重时可导致老年患者心脑血管发生风险上升,对其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本次研究以59例接受PFNA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对术中隐性失血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旨在

    2020年18期 v.20 3057-30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尿激酶原预处理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TIMI3级血流及心功能的影响

    韩保红;

    <正>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ASTEMI)指突发典型缺血性胸痛,持续至少20 min,心电图检查存在典型ST段抬高。ASTEMI病情危急,若抢救不及时,可出现生命危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是治疗ASTEMI的重要方法,可尽早开通梗死血管,恢复缺血心肌血流灌注,挽救患者生命。但血流再灌注可造成心肌损伤,且PCI术中可能造成血栓破裂、脱落,形成微循环栓塞,导致心肌组织再灌注不全(慢血流),甚至无复流,影响心功能、预后[1]。尿激酶原为溶栓药物,可溶解血栓,减轻心肌再灌注损伤。本研究以我院A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尿激酶原预处理后行PCI术治疗,探究对冠状动脉再灌注

    2020年18期 v.20 3059-30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椎管内麻醉与全身麻醉的效果

    张晓涛;

    <正>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多发生在60岁以上的老年群体,因老年人骨质较疏松,一旦遭受强外力作用或跌倒、下肢扭转就易出现骨折,进而出现疼痛、肿胀、运动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1]。由于粗隆部的血运较为丰富,骨折后愈合率较低,甚至易出现髋内翻。高龄患者因机体各项机能退化严重,恢复能力差常常偏向于进行手术治疗[2]。据统计,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后的死亡率高达35%,但考虑到患者本身存在的一些基础疾病,手术治疗的风险较高,因此选择一种科学、有效的麻醉方法意义十分重大[3]。基于此,现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手术改善情况,规整、详述见下。

    2020年18期 v.20 3061-3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三维重建联合3D打印技术在治疗颅颌面多发骨折中的临床研究

    梁惠惠;马宇锋;邢劲松;关文钊;

    <正>颅颌面多发骨折主要指面中部颧、眶、鼻、筛、上颌骨、颧骨颧弓及面下部下颌骨同时发生的严重骨折,有时甚至累及部分颅骨,多因交通事故,高空坠落或严重暴力损伤所致[1]。此类骨折在伤员全身状况稳定,无手术禁忌证后,应尽早行手术复位。复位原则是功能与美观并举,在恢复正常咬合关系的前提下,尽可能精准复位及恢复各面形高点和面部对称性。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与发展,我院

    2020年18期 v.20 3062-3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肾病综合征患儿不同时期甲状腺激素的变化

    李岗;

    <正>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 NS)是一种常见于儿童的肾小球疾病,其特点是尿蛋白排泄过多。由于NS引起的尿蛋白过度丢失导致尿白蛋白和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丢失,并可能影响甲状腺功能。它还损害肾小管,减少低分子量蛋白质再吸收,包括游离甲状腺激素。一些研究已经观察对NS患儿甲状腺激素的变化[1,2]。除严重蛋白尿外,长期服用类固醇和其他免疫抑制剂也会影响甲状腺。甲状腺功能变化受到其他复杂因素的影响,如循环甲状腺激素浓度降低、载体蛋白亲和力变化、组织甲状腺激素含量降低以及甲状腺内碘储备增加。持续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甲状腺功能减退可导致肾小管功能或肾脏功能变化[3]。本研究中我们比较了肾病期和缓解

    2020年18期 v.20 3064-3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新生儿心律失常病因 治疗 转归临床观察

    常珍珍;

    <正>由于新生儿出生时心脏传导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生理功能也不甚完善,导致新生儿心律失常特别常见[1]。关于发生率的报道各不相同,一般为0.46%~4.28%[2]。由于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因患儿的症状不典型,不易被发现,一般都是通过体检及心电监护发现,本研究对入住山西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的66例心律失常患儿进行随访分析,研究心律失常的特点及临床表现,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切实的依据。

    2020年18期 v.20 3066-30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调强放疗联合尼妥珠单抗治疗鼻咽癌疗效观察

    刘颖;兰胜民;段志辉;

    <正>鼻咽癌在中青年人群发病率较高,多伴有鼻塞、听力下降、失明等表现,给患者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目前,临床上常采用放疗加药物尼妥珠单抗(泰欣生)治疗该病,能够抑制癌细胞生长、转移等,但该方式会使机体正常组织受到损伤,产生呼吸困难、鼻咽血管破裂出血等并发症[2,3]。而调强放疗通过改变照射方式来调整患者组织解剖、肿瘤变化等,具有较高的精准度,可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照射[4]。为此,本研究采用调强放疗联合尼妥珠单抗治疗鼻咽癌,观察其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2020年18期 v.20 3067-30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内镜联合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观察

    张亮;

    <正>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去结石。属于侵入式治疗的传统开腹手术因切口较大等原因会对患者身体造成严重伤害,患者容易出现应激反应,预后恢复差[1]。近年来,腔镜技术发展使得其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内镜联合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切开手术相比,具有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对患者造成的损伤小等优点。本文探究对行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使用内镜联合腹腔镜手术的临床优越性。报告如下。

    2020年18期 v.20 3069-30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管通畅率及短期预后的影响

    张振忠;

    <正>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多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冠状动脉管腔梗阻或狭窄引起,造成患者心肌供养不足,进而诱发心脏病变[1]。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临床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手术方式,可有效改善冠状动脉狭窄状态,并缓解临床症状[2]。而CABG在临床分为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2种,其中体外循环冠状动脉移植术有较好的手术视野及吻合条件,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

    2020年18期 v.20 3070-3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联合雾化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效果观察

    乔燕;

    <正>支气管肺炎是小儿群体最常见肺炎类型,国内报道,约占全部肺炎的93.70%[1]。小儿发生支气管肺炎时呼吸道分泌物黏稠,痰液不易咳出,易导致气管狭窄、堵塞。乙酰半胱氨酸溶液雾化吸入是临床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常用手段,能裂解黏蛋白分子复合物间双硫键,降低痰液黏度,恢复肺通气功能,但受个体差异性影响,仍有部分患儿存在音不吸收或难吸收等情况[2]。小儿支气管肺炎属中医学"咳嗽"范畴,病位在肺,常涉及脾,病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治则止咳平喘、健脾消积、清肺化痰。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基本方出自儿科专家李晏龄教授小儿外感风热咳嗽经验方,功效清热宣肺、平喘、利咽。本研究旨在探究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联合雾化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2020年18期 v.20 3072-3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研究

    郭永刚;卫红霞;

    <正>脊柱骨折多发生在交通事故、高空坠落、跌倒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骨折方式。若不及时对脊柱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极易造成患者发生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以后的生活[1]。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是临床上主要治疗脊柱骨折的方法,保守治疗脊柱骨折,易发生多种并发症,需长期卧床休息,预后不理想,脊柱骨折的治疗主要还是以手术治疗为主[2]。椎体成形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是临床上常见的手术方法[3]。本次研究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脊柱骨折患者使用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效果,为今后脊柱骨折患者选择治疗方法提供一些依据。

    2020年18期 v.20 3074-30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置入内固定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肩关节功能的影响

    李增彪;

    <正>肱骨近端骨折为临床常见上肢骨折,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肱骨近端骨折在全身骨折中占比4%~5%,其中,75%发生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1-2]。目前,临床针对肱骨近端骨折以复位、固定、锻炼为治疗原则。常规钢板内固定虽能复位骨折,但手术需广泛剥离骨膜,手术创伤较大,不利于患者术后骨折愈合和肩关节功能恢复。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置入内固定为新型手术方法,因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在临床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选取我院肱骨近端骨折患者

    2020年18期 v.20 3076-30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妊娠初期富铁食品营养摄入联合叶酸补充在妊娠期缺铁性贫血预防中的应用

    高淑蓉;

    <正>目前铁缺乏、缺铁性贫血是全世界孕妇共同面临的健康问题,相关研究显示,铁缺乏、缺铁性贫血会提高胎膜早破、早产、产褥期感染等发生风险[1]。目前口服铁剂及注射铁剂是临床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常用手段,但其多从孕中期、孕晚期发现缺铁性贫血时才开始,不符合临床"未病先防"思想。妊娠初期指导摄入富铁食品营养是临床常用妊娠期缺铁性贫血预防措施,但受孕妇依从性、个体差异性等诸多因素影响,部分孕妇仍发生缺铁性贫血。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主要成分硫酸亚铁、叶酸、干酵母、当归、黄芪、白术等,近年有研究显示,在妊娠初期预防性予以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治疗,对降低妊娠期缺铁性贫血具有显著积极作用[2]。本研究旨

    2020年18期 v.20 3078-30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益生菌辅助治疗儿童消化性溃疡40例分析

    王泽龙;

    <正>随着儿童消化性溃疡发病率逐年升高,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主要发病原因之一,根除Hp感染是降低消化性溃疡病发病率关键。目前我国Hp耐药菌株不断出现,耐药率逐年升高,根除率明显下降[1]。近年来随着益生菌辅助治疗根除Hp感染受到关注,同时能降低Hp感染根除过程中抗生素不良反应。本研究对40例学龄期患儿用益生菌辅助一线三联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资料进行回顾与分析。

    2020年18期 v.20 3080-3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钠离子通道阻滞剂对经络腧穴影响临床观察

    胡大伟;赵戈;崔怀峰;何君艺;王彦;郭小强;

    <正>在"平衡麻醉"[1]的广泛影响下,穴位麻醉逐渐融入麻醉中,以调节机体平衡,在围术期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干预作用,并且专家给予相关意见予以规范治疗[2]。同时关于经络实质的研究仍在继续深入,在电生理线路[3]的基础上开拓了经络电学特性[4]的研究及方法[5]。本文从西医神经传导的动作电位及门控通道的角度,探讨经络的传导方式,现报告如下。

    2020年18期 v.20 3081-3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某地区儿童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特征以及影响因素分析

    赵爱俊;

    <正>手足口病(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丙类传染病,好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轻症患者可出现发热、腹泻、手足皮疹或水疱、口腔溃疡、吞咽困难等症状,重症患者则可出现脑膜炎、心肌炎、脑脊髓炎等并发症,如未及时诊治,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临床HFMD患者主要以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感染为主,根据我国最新研究报告表明,HFMD进一步发展为脑炎等并发症由EV71病毒引起,并具有极高的病死率[2]。鉴于此,为了解HFMD患者的病原学特征以及HFMD的危险因素,调整临床治疗方法和预防控制措施从而降低重症病例出现的风险,本研究探讨疑似HFMD患者的病原学特征,并

    2020年18期 v.20 3083-3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在儿童难治性哮喘中的应用

    张晓娟;刘丽平;王薇;韩娇;

    <正>儿童哮喘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慢性肺部疾病,多数经吸入糖皮质激素或(和)β2受体激动剂后咳嗽、喘息症状得到缓解。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发现,极少数患儿经正规抗哮喘治疗效果不佳,难治性哮喘是指患者虽然临床已使用高强度的哮喘控制药物,但是哮喘症状仍未能得到控制。相关的因素包括:哮喘诊断有误、药物吸入技术不准确、依从性差、共患疾病等。本研究中主要讨论的是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在治疗因细菌及支原体感染致气道黏液高分泌即难治性哮喘中的临床实践与应用,该研究在儿童难治性哮喘临床治疗中研究较少,对临床治疗有借鉴意义。

    2020年18期 v.20 3085-30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改良B-Lynch缝合联合缩宫素对产后出血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及并发症的影响

    魏珍珍;

    <正>产后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分娩期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并发症,其通常是由于患者子宫收缩乏力、凝血异常、软产道发生损坏等原因,患病人数通常较高[1]。近年来,临床上通常使用缩宫素作为治疗产后出血患者的首选药物,但其单独使用时效果往往不佳。文献[2]指出,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缩宫素对产后出血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改良B-Lynch缝合联合缩宫素对产后出血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及并发症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报告如下。

    2020年18期 v.20 3087-30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补阳还五汤加减改善一氧化碳中毒迟发型脑病认知障碍的疗效观察

    史静;李伟荣;张艳华;张小冬;

    <正>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layed encephalopathy acut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DEACMP)是一氧化碳中毒最严重的常见并发症,通常发生在一氧化碳中毒临床症状缓解后的2~60 d,引起多种神经系统损害,包括:记忆损伤、缄默症、内脏神经功能损伤、帕金森综合征、认知功能障碍以及行为异常等。大量实验研究及临床实践证明,超早期、足疗程的高压氧是一氧化碳中毒的主要治疗措施,预防迟发性脑病有一定疗效。然而,一旦DEACMP发生,单纯高压氧疗效局限。补阳还五汤源于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是一个经典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中药方剂。本研究前期试验证实,补阳还五汤加减可改善大鼠的神经功能和协调能力,对迟发性脑病具有保护作

    2020年18期 v.20 3089-3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症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研究

    阎丹峰;宋振鹏;闫喜栋;马丽君;

    <正>抑郁症是一类以情绪或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总称。目前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新型抗抑郁药物是当前抑郁症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众多的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接受抗抑郁治疗的后代谢异常的风险高于一般人群,持续的代谢异常导致抑郁症患者发生糖尿病、心脑血管及肾病的风险增加。已有研究发现患者接受抗抑郁治疗1个月的体质量增加提示6个月后发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较高[1],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每下降1 mmol/L,心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率降低20%。所以早期体质量监测和建立预防措施,避

    2020年18期 v.20 3091-3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奥卡西平口服混悬液治疗婴幼儿癫痫50例临床研究

    杨银升;

    <正>小儿癫痫在婴幼儿期是发病的第一个高峰,仅1岁内起病占小儿癫痫总数的29%,由于起病早,病因复杂,以遗传性及局灶性发作最为多见,且多呈年龄依耐性[1];而婴幼儿期是小儿智力运动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早期控制发作尤为重要;药物治疗仍是目前治疗癫痫的首选;2013年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2015年中国专家共识和2018年美国神经病学学会及美国癫痫学会协会(AAN/AES)中,奥卡西平作为癫痫局灶性发作一致且唯一的A级推荐,而奥卡西平口服混悬液口味及性状对小儿易于接受。本文观察了奥卡西平口服混悬液治疗50例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2020年18期 v.20 3093-3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右美托咪定对丙泊酚静脉麻醉镇静效果的影响

    李强;

    <正>丙泊酚(disoprofol)是一种目前临床上普遍用于麻醉的诱导和维持以及手术中、重症监护病房(ICU)镇静新型短效静脉麻醉药。它起效快、无蓄积作用,能够使患者迅速苏醒且无明显症状。在全身麻醉手术中,多采用阿片类药物联合使用或加大麻醉剂量中来达到较好的镇静效果,但有研究表明增加麻醉剂量或应用阿片类药物均可增加麻醉不良反应发生风险[1]。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是一种新型的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具有良好的镇痛和镇静作用,且能够有效地抑制交感神经、减少麻醉药的使用。本研究旨在探索右美托咪定剂量大小对靶控输注丙泊酚效应

    2020年18期 v.20 3094-30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旋压式压力止血器减压时间对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张录霞;张艳;

    <正>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日趋成熟和完善,旋压式压力止血装置应运而生,然而其术后的减压方式却存在争议[1-3],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减压时间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脉搏血氧饱和度值、舒适度及穿刺部位并发症的影响,从而找到最好的减压方法,更好地为患者服务。1资料与方法

    2020年18期 v.20 3096-30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幽门螺杆菌不同治疗方法对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评价

    苗冰清;

    <正>消化性溃疡是消化系统病症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1],其中该病发作表现为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对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从而导致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消化性溃疡是一种慢性溃疡,它的产生是由于胃黏膜的消化,且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中[2]。1982年,马歇尔和沃伦从胃炎患者黏膜活检标本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p),这在国际消化界引起了较大轰动。现已确认幽门螺杆菌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3],同时,Hp感染是引发胃癌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我国胃癌高发区成人Hp感染率达到了60%以上。本研究在5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给予Hp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治疗结果,并对治疗后的效果进行评价,具体报告如下。

    2020年18期 v.20 3098-30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AJCC分期 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BRAF基因多态性与下肢端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生存时间关联性分析

    王茂;

    <正>皮肤恶性黑色素瘤(cutaneous malignant melanoma,CMM)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疾病,原发病灶常见于下肢端,少数可发生于消化道、眼等组织器官,其具体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主要与种族及遗传、紫外线、外伤、病毒、内分泌、黑色素细胞痣等有关。下肢端CMM起病隐匿,易出现转移、扩散,目前手术联合放化疗及大剂量干扰素是CMM主要治疗手段,包括近年来兴起的免疫治疗,但预后生存率较低。目前积极探究下肢端CMM预后生存相关危险因素是临床研究重点问题之一。临床病理研究显示,CMM患者晚期存在B型有丝分裂原激活相关蛋白激酶依赖性激酶(BRAF)基因变异情况,可能介导病情发展过程[1];乳酸脱氢酶(LDH)是糖

    2020年18期 v.20 3099-3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腹腔镜手术对中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炎症指标及肠道功能的影响

    朱少泽;白舒霞;

    <正>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是临床常见急腹症,手术治疗是其最终治疗方法。随着微创技术的提高及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已被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治疗中[1]。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具有视野清晰、操作简单、对组织损伤小以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在临床上逐渐取代传统开腹手术[2]。但在基层医院,开腹胆囊切除术仍被大量使用,尤其是并发症多、抵抗力差的中老年人群。虽然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效果已被临床大量研究证实[3],但在中老年人群中,其对患者炎症指标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报道较少。炎症反应和胃肠功能对中老年患者生活质量以及病情转归影响较大,因此观察腹腔镜手术对中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炎症指标及肠道功能的影响对临床治疗具

    2020年18期 v.20 3101-3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孕前体质量指数正常高龄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分析

    赵欣;

    <正>我国于2015年10月开始实行"全面二孩"政策,由于计划生育政策以及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高龄(生育年龄≥35岁)孕产妇的数量逐年增多。有研究表明>35岁的高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发病率是<25岁孕妇的5.2倍[1]。若孕妇高龄且同时存在娠期糖尿病则其发生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早产、未足月胎膜早破及内科合并症等的比率也明显增高[2]。由于孕前体质量指数(BMI)是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通过回顾537例病例,分析孕前BMI正常的高龄GDM孕妇妊娠合并症、并发症探讨其对分娩结局和新生儿的影响,为改善高龄GDM孕妇的妊娠结局提供参考。

    2020年18期 v.20 3103-3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米索前列醇分别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防治中的应用

    薛文先;

    <正>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产妇阴道流血量超过500 ml,若未能及时止血需子宫切除,甚至能造成产妇死亡。临床中,胎盘早剥、前置胎盘、羊水过多、子痫前期、异常生育史、骨盆畸形等高危妊娠极易引起产妇产后宫缩乏力,致产后出血,严重威胁母婴生命。目前,挽救产妇及新生儿生命,解决难产的有效手段是剖宫产。故在高危剖宫产中,防治、控制产妇产后出血至关重要。缩宫素是治疗产后出血的可靠药物,但仅对子宫上段发挥作用。米索

    2020年18期 v.20 3105-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小剂量戊酸雌二醇联合甲羟孕酮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

    张育强;

    <正>围绝经期属女性特殊生理阶段,受卵巢功能减退及激素水平降低影响,女性可出现一定程度生理、精神方面不适感,严重者还可出现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形成围绝经期综合征[1]。临床研究显示,自身激素水平紊乱是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与发展重要因素,因此多采用激素疗法对患者实施治疗,以缓解患者绝经相关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2]。甲羟孕酮属人工合成黄体激素,与天然孕酮具有相似结构,可一定程度调节机体激素水平,但单一应用效果欠佳。雌、孕激素联合替代疗法是现代医学研究的新方向,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保持子宫状态平衡是目前临床研究的重点。本研究探讨小剂量戊酸雌二醇联合甲羟孕酮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临

    2020年18期 v.20 3107-3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甲硝唑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盆腔炎疗效观察

    肖飞;

    <正>急性盆腔炎是指女性盆腔生殖器官、周围结缔组织及盆腔腹膜发生急性炎症,涉及急性输卵管炎、急性盆腔腹膜炎等,发病机制较复杂,可能与经期卫生不良、邻近器官炎症及宫内节育器等因素有关,患病后常有白带增多、下腹疼痛及发热等表现,未及时治疗引起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等,甚至危及生命。王艳等[1]认为,使用甲硝唑治疗本病能改善预后,但单纯用药疗效单一,不良反应较多。本研究分析急性盆腔炎患者行甲硝唑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2020年18期 v.20 3109-3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山西省100例本土和境外输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肾功能指标差异分析

    韩重阳;卢健;李亚峰;李荣山;靳民路;

    <正>本研究对山西省本土新型冠状病毒(corona virus disease2019,COVID-19)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病例及境外输入病例的实验室指标进行分析总结。1对象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2020年1月27日至5月12日收治的COVID-19感染患者,本土39例,境外输入61例。根据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提供的指导意见,所有纳入本研究的患者均被诊断为COVID-19阳性。所有患者均无肝肾、心血管功能异常,未使用过利尿剂/肾毒性药物。按病情轻重分为轻型、普通型和重型。1.2新冠肺炎的诊断:诊断标准为:①发热或呼吸道症状;和

    2020年18期 v.20 3110-3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完善绿色通道救治在车祸伤患者中的应用

    张发英;

    <正>随着社会的进步,交通事业随之发展,车祸伤患者逐渐增多,此种患者通常表现为疼痛、出血等,但对于部分伤势较严重的患者,若想尽最大可能抢救其生命,就需抓紧急救时间[1]。急救工作的核心是提升抢救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质量,若想实现这一目标,应重视院前、院内的急救工作以及急救完毕后的转运工作。由此可见,找寻一种规范、有效且正确的急诊体系对于抢救车祸伤患者,保护其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2]。绿色通道指的是在医院抢救患者的过程中,为抢救患者生命所建立的一种诊疗过程,此通道的建立可使患者接受更快速、有效、有序且安全的诊疗服务[3]。我院在救治车祸伤患者的过程中,施以绿色通道救治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

    2020年18期 v.20 3112-3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路俊芳;

    <正>脑梗死又称为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脑卒中类型,约占全部病例的75%以上,其主要是由于脑部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大脑血液供应障碍,从而导致大脑局部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进而引发系列神经功能异常,患者典型临床特征可表现为失语、偏瘫,同时可伴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如果未经及时有效的治疗,不仅会遗留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甚至会引发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等严重并发症而导致患者死亡,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1]。目前,经临床大量治疗实践总结,对于脑梗死患者,尽早恢复闭塞血管再灌注、改善大脑血供、挽救缺血半暗带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而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因具有操作简便、再

    2020年18期 v.20 3114-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太原市幽门螺杆菌感染儿童易感因素调查及胃镜下幽门螺杆菌的表达

    胡海燕;赵青;范三丽;金翠;白静洁;高朝燕;

    <正>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人群中具有高感染率的慢性感染性致病菌,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列为Ⅰ级致癌原。发展中国家儿童是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高危人群,成人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成人Hp感染大多在儿童期获得,一旦感染,很少自然根除,严重者可引起组织恶变[1]。大量流行病学资料已证实Hp感染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并与社会经济状况、受教育程度、种族等因素有关[2]。太原市位于山西省境中央、太原盆地的北端,辖6个市辖区、3个县及1个县级市。文献报道胃癌发病率占太原市恶性肿瘤第二位[3]。本研究对来我院就诊的太原市辖区范围内儿童Hp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为该地区Hp感染相关

    2020年18期 v.20 3116-3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腹内压的影响

    郭景鸽;

    <正>急性胰腺炎为临床常见急腹症,是胰腺及周围组织自身分泌胰酶消化的化学性炎症。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较重,患者临床症状包括急性胰腺炎的局部体征,同时常出现全身性并发症,预后极差,严重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2]。重症急性胰腺炎可引起腹内压升高,持续升高腹内压可导致腹腔隔室综合征[3]。研究显示[4],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隔室综合征

    2020年18期 v.20 3117-3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复方丹参滴丸辅助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及对超声心动图参数的影响

    李庆文;

    <正>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患者常出现胸痛、乏力、心悸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现象,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临床常采用西药及介入的方法进行治疗,可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从而降低患者再缺血事件及死亡事件的发生。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在预防心肌梗死、短暂脑缺血发作及其他手术后血栓的形成中起到较好的临床效果。复方丹参滴丸具有活血化瘀、

    2020年18期 v.20 3119-3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杨华强;

    <正>腹股沟疝即在腹股沟缺损影响下,腹腔内脏器官自缺损部位挤出所形成的包块,极大影响患者泌尿、消化、生殖等系统功能[1]。腹股沟疝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且中老年群体发病率相对较高,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因多伴有高血压等基础性疾病,手术治疗风险较大,故临床多采用腹腔镜技术治疗,以降低机体创伤。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为临床常用术式,可覆盖耻骨肌孔,防止腹腔内容物突出,且具有良好固定效果。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TEP)为新型术式,在

    2020年18期 v.20 3121-3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医学检验

  • 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药物敏感性及耐药基因检测

    崔巧珍;王启;杨志宁;

    <正>肺炎克雷伯菌是肠杆菌科细菌中引起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而碳青霉烯类药物是治疗由肠杆菌科细菌引起感染的一类重要的抗菌药物,耐药一旦发生,临床治疗将面临极大挑战[1],近年来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检出越来越多,由于其治疗困难而受到广泛关注。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在2014年已将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CRE)列为迫切需要"采取行动的公共卫生威胁"[2]。CRE最主要的耐药机制是产碳青霉烯酶,CRE中检出最多的是CRKP。目前我国临床分离的CRKP中最常见的耐药机制是产肺炎克雷伯菌产生的A组丝氨酸碳青霉烯酶(KPC)型碳青霉烯酶[3,4]。本文旨在分析山西省人民医院抗

    2020年18期 v.20 3124-3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学龄前儿童全血细胞检验24项综合分析

    高海兵;

    <正>血常规检查是临床诊疗活动中使用最多的实验室检测项目,在临床医学活动中对感染、贫血、出血、血栓、血液病、免疫力低下等疾病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国家卫健委临检中心对全国血常规参考范围有统一标准,但仅限于成人,对学龄前儿童的的参考范围没有明确规范,而全血细胞分析,受人种、地区、海拔、日间、活动、分析系统、试剂等影响,结果差异显著。而目前大多数医院对学龄前儿童血常规检验直接套用健康成人的参考值范围[1],显然不能真实反映儿童的身体状况。国际临床化学与检验医学联合会(IFCC)建议每个有条件的临床试验室应根据不同的检测系统,建立符合本地区人群特征的参考区间。本文对山西省阳泉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血

    2020年18期 v.20 3127-3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急性脑梗死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和脑白质病变的关联

    田玲;

    <正>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lesions,WML)常发生在老年人的双侧,随着WML的进展,认知障碍和脑梗死风险增加[1]。此外,WML严重程度是包括跌倒和尿失禁在内身体残疾的预测因子,而与其他混杂因素及脑血管病变无关[2]。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和蛋白尿与脑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相关。最近的研究表明,蛋白尿与脑梗死患者的不良预后独立相关[3]。脑和肾的微血管有相似的生理学特征,可能导致其具有易患终末器官疾病的特性。然而,目前尚不明确蛋白尿和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filtration rate, eGFR)是WML的独立标志物。因此,本研究旨在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WML严重程度与蛋白尿和eGFR的关系。

    2020年18期 v.20 3130-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及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价值分析

    赵俊平;付小蕾;

    <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医学手段的不断提高,人们发现抗环化瓜氨酸多肽(CCP)抗体和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MCV)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疾病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但是二者在诊断方面的差异研究较少[1]。抗CCP抗体是一种多肽片段,以IgG型为主。研究发现,健康人群和其他疾病患者B细胞并不自发分泌抗CCP抗体,但是

    2020年18期 v.20 3132-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2013—2019年晋城地区输血传播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残余风险评估

    秦国天;

    <正>为了保障输血安全,我国采供血机构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等病原体进行了常规筛查,尤其HIV的检测,从第三代抗体检测到第四代抗原抗体检测,以及2016年全覆盖的核酸检测(NAT),大大降低了输血传播风险,但是试剂灵敏度、窗口期、病毒变异等原因,可能造成这些病原体的漏检,常规检测的血液仍然存在传播这些病原体的风险。而评估输血传播病毒的残余风险对于保障血液质量和输血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参考国外的一些研究和已建立的残余风险评估模型以及国内的一些研究进展[1-3],结合晋城地区实际情况,利用献血者资料、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查结果、NAT结

    2020年18期 v.20 3134-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临床药学

  • 山西某医院门诊高血压药物处方的指南依从性分析

    姜美健;郭慧;王泽;

    <正>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和肾脏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1],高血压患病率和治疗费用的不断增加影响了医生的处方模式和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本研究对2018年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门诊高血压患者的药物联合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并与我国及欧洲最新指南推荐的药物联合使用方案进行对比,从而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2020年18期 v.20 3136-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治疗颅内感染临床效果比较

    王世伟;李志强;谢雪虎;牛景霞;王爽;王国宏;郭丁妮;席啸虎;张小慧;

    <正>颅脑手术是临床常见术式之一,患者在接受手术后,极易发生颅内感染并发症,对患者术后转归效果产生严重影响[1]。临床中治疗颅内感染多采用抗菌药物予以控制,本研究选取临床中常用的2种抗颅内感染药物,分别为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探讨其临床效果情况。

    2020年18期 v.20 3137-3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药学管理

  • 山西省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现状分析

    吴珮涵;王晓霞;王洪;何佳莉;刘丹;刘桂海;

    <正>我国2019年8月27日最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以下简称《药品管理法》)将临床试验由审批制改为默示许可制,并对生物等效性试验以及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实行备案管理[1],极大地简化了药物临床试验审评审批流程,缓解了药物临床试验市场旺盛的需求。为了落实该修订案,2019年11月29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ational Medical Products Administration, NMPA)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2019年12月1日起施行[2]。这将是我国药物临床试验发展历程中具有重大意义的转折点。本文通过查询NMPA网站"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认定公告"[3],查询药品审评中心(Center for Drug

    2020年18期 v.20 3139-3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麻醉药品的安全管理探析

    申丽珍;

    <正>随着麻醉学科领域的扩大,众多医疗操作都离不开麻醉药品。随着药品种类的增加,麻醉药品的管理难度不断加大。麻醉药品不仅具有治疗作用同时对中枢有抑制作用,使用后的欣快感,又极易成瘾。属于我国管制的特殊药品,临床麻醉药品的安全管理尤显重要。探析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以下简称麻精药品)的规范化安全管理,对麻醉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科根据《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制定具体详细的管理制度,完善麻精药品的"五专管理"。即安排专人负责管理麻精药品,使用专门的保险柜存放麻精药品[2],专门的帐册记录麻精药品的使用情况,如详细记录每日消耗麻精

    2020年18期 v.20 3141-3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临床护理

  • 快速输注血小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殷云;岳旭丽;

    <正>在血液肿瘤疾病治疗过程中,临床医生对出血性疾病通常会采用预防性或治疗性输注血小板的措施,血小板输注具有药物不可替代的作用[1]。血小板用于治疗血液肿瘤疾病的数量不断增加的现象在我国各个城市呈现越来越普遍的状态[2],给患者输注血小板在一定程度上使患者因出血所带来的并发症及病死率下降[3],目前临床护理人员操作过程呈不统一现象[4]。查阅资料发现,《基础护理学》和《临床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与考核标准》相符,均要求输入血液15 min速度20滴/min,无反应后调至适宜速度,一般成人40~60滴/min。《临床护理实践指南》[7]中未规定速度,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质量管理》[5]中血液输注速度要以患者可以耐受的较快速度

    2020年18期 v.20 3143-3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水胶体敷料预防肺癌患者化疗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岳瑞清;

    <正>肺癌是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较大的癌症之一,肺癌发病率、死亡率均居恶性肿瘤之首。目前肺癌各个病理类型的治疗仍采取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术前的化疗为新辅助化疗,手术后的化疗为辅助化疗,术前化疗的目的是使瘤体缩小,便于手术;.术后化疗目的是杀死残存的癌细胞,防止复发和转移。肺癌患者一般会经历4~8个周期的化疗,所使

    2020年18期 v.20 3144-3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快速康复理论的多模式镇痛管理在老年多发肋骨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李亚琴;闫丽媛;高文芳;张琴;宋丽;张晓靓;任晓敏;

    <正>肋骨骨折在胸部损伤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达55%~80%[1],且发生率逐渐增高,其致伤主要因素包括交通事故、摔伤、高空坠落、打架斗殴等。肋骨骨折断端压迫肋间神经疼痛剧烈,加之老年患者常合并一些基础疾病,不自觉的表浅呼吸,如行保守治疗会遗留较多诸如慢性疼痛、胸廓畸形、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大量数据也表明,多为肋骨≥3根手术复位内固定对创伤性多发肋骨骨折更具优势,骨折段端解剖复位固定、术后疼痛症状较术前改善明显,虽所有腔镜手术对于疼痛都会有所减轻,唯有胸腔镜手术只能减轻一部分,腔镜手术本身及术中韧带牵拉、术后引流管放置等均可触发炎症反应,并通过中枢易化作用放大疼痛感受,对肋间神经刺激

    2020年18期 v.20 3146-3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胃肠肿瘤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护理干预

    郭凯庆;翟刚;

    <正>手术是治疗胃肠肿瘤患者疾病的主要方式,能够起到缓解病症的效果,但手术治疗过程中,仍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风险。受到疾病因素的影响,患者的机体免疫能力下降,加上手术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概率,不利于患者术后身体的康复。为此,在临床护理方案的规划过程中,需要对以往的胃肠肿瘤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从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手术时间等基本病历资料入手,对患者所感染的病原菌进行检测,观察病原菌的分布以及构成比情况,掌握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有

    2020年18期 v.20 3147-3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基于行为观察的小儿术后谵妄护理筛查评分联合SICC护理模式应用研究

    冯中琴;张瑞嘉;

    <正>近年来小儿全身麻醉术后谵妄(POD)逐渐被业界所重视,小儿患者由于自身年龄等因素影响,术前依从性较差,术后苏醒易出现躁动不安等表现,研究显示[1]小儿术后躁动发生率最高可高达67%,究其原因主要有疼痛所引发的急性躁动(POPA)和麻醉药物代谢所导致的POD[2,3]。POD不仅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及护理,甚至会影响患儿的认知功能[4],更重要的是对患儿和家长造成重大的心理影响。除麻醉方式以外,

    2020年18期 v.20 3149-3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不孕症患者实施人工授精手术前后心理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刘瑜;杨正琴;

    <正>人工授精(IUI)作为临床辅助生育技术,已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1]。目前,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加,婚育年龄的推迟,不孕不育症患者人数也随之大幅提高,现已占育龄夫妇的5%~15%,该类患者承受着来自家庭、生理、社会等方面的压力,心理与情绪变化不稳定,易产生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且不利于临床治疗[2]。常规护理干预过程过于死板,不够人性化,不利于患者及家属心理状态的调节,而手术前后的心理护理现已得到临床广泛重视,其主要护理原则是"以患者及家属为中心"展开科学合理的心理护理干预,提高其希望水平[3]。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孕症患者实施人工授精手术前后心理护理干预效果,取得一定成果,现

    2020年18期 v.20 3151-3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临床护理路径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肺功能的影响

    闫伟香;赵肖娜;

    <正>颅脑外伤是临床常见创伤,主要是患者头部受到直接或间接暴力因素作用,引发颅骨损伤、脑组织挫伤、出血等症状,具有较高致残率、病死率。且随着病程发展,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运动功能障碍;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可能会导致患者病情恶化,出现脑疝等并发症,甚至死亡,严重时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2]。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一种科学、高效的新型护理模式,其针对某一种疾病制定具有科学性和时间顺

    2020年18期 v.20 3153-3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新入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临床预测及护理防控

    刘香凤;

    <正>目前医学界对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原因尚无统一定论,精神分裂症具备较高的复发率,同时具备较长的病程,病情容易出现迁延不愈,依据现有的医学研究结果,针对精神分裂症尚无特异治疗方法[1]。同时患者入院后易出现攻击行为,而攻击行为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幻觉、妄想等。本次研究就选取新入院精神分裂症患者245例,探讨新入院精神

    2020年18期 v.20 3155-3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功能锻炼视频宣教联合示范指导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刘钰婷;连芬萍;

    <正>强直性脊柱炎(AS)是以中轴关节受累为主,可伴发关节外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是一种慢性自身炎症性疾病[1]。近年来,国际上发表了很多AS治疗的相关指南,指南中明确指出功能锻炼是AS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保持脊柱弹性、预防姿势改变、提高肌力和减轻疼痛的作用[2]。过去单纯采用图片、宣教手册、口头宣教告知患者进行功能锻炼,这种方式单一和枯燥,患者被动接受,缺乏护士和患者之间的互动,患者难以对功能锻炼的方法产生兴趣[3]。为了改善AS患者的关节功能、减轻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我科室将功能锻炼视频宣教联合示范指导应用于AS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2020年18期 v.20 3157-3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医护患三位一体无缝对接护理模式对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术后遵医行为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秦萍;

    <正>手作为人体解剖结构异常精细且功能完备复杂的组织,由于裸露在外,容易受到暴力打击、创伤,导致手部软组织缺损,并伴随手部骨骼、肌腱、关节等部位受损,有时伴有周围神经损伤,影响患者正常生活[1]。手部软组织缺损约占手部外伤的15%~28%,需要第一时间进行手术治疗,避免丧失手部功能[2]。临床上主要通过皮瓣移植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恢复手部外观完整及功能正常,但由于手部解剖结构复杂,且牵扯神经,术后容易存在血液循环危象、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因此,在治疗的同时需要护理干预提高患者遵医行为,提高手部锻炼护理,配合治疗护理干预,减少并发症。因此,就本院收治的58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实施医护患三位一体无

    2020年18期 v.20 3159-3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多学科合作护理干预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影响

    张麦娟;

    <正>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是上消化道出血,主要因食管下段、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原因导致[1]。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表现多为黑便、呕血等,出血严重者还易发生出血性休克,诱发肝性脑病,对患者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影响[2]。所以,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及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此类患者的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对改善预后、降低再出血率及致死率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制定了针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多学科合作护理干预模式,以评价其实施效果。

    2020年18期 v.20 3161-3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低血糖发生情况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

    高丽;

    <正>糖尿病若不有效控制,极易引发多个系统的并发症,如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以及呼吸系统等,并发症的发生不仅加重了患者身体的痛苦,也促使了患者心理负性情绪的滋生[1]。对患者治疗以及预后造成严重影响。而糖尿病要想将病情控制稳定,则对服药依从性要求十分严格。而低血糖一般发生在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期间,由于药物服用的不科学或未按照医嘱使用药物所造成[2]。低血糖的发生,严重可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分析可能造成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低血糖发生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其护理对策对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本院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其影响因素,并针对影响因素进

    2020年18期 v.20 3163-3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五常法护理模式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效率及患者依从性的影响

    张莉;张英娟;

    <正>五常法是机构用来鼓励人人自律、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持续改进、优化机构形象及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技术,其内容通常包括常组织、常自律、常规范、常整顿以及常清洁[1-2]。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属于消化内科微创诊治胆管、胰腺疾病的重要技术,应用广泛[3]。且随着内镜操作技术的发展以及器械设备的更新,接受ERCP检查的患者日趋增多,由此对ERCP护理管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分析五常法护理模式对ERCP检查效率及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明确五常法护理模式的应用价

    2020年18期 v.20 3165-3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压力蒸汽灭菌时装载量与硬质容器盒底高度比值对膝关节手术器械湿包发生率的影响

    荆会玲;肖红;王丹萍;

    <正>膝关节手术器械在临床膝关节治疗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包括质量重且体积大的骨锤、抱踝器等及锋利尖锐的骨刀、骨凿等器械,一次性包装材料易被刺破或磨损,临床多采用硬质容器作为灭菌包装,采用压力蒸汽灭菌[1]。但干燥后易出现表面干燥,硬质容器内壁、顶盖、底部残留冷凝水,发生湿包现象。湿包会破坏包装材料的屏障作用,导致无菌器械被微生物污染,影响膝关节手术过程中的使用,需重新灭菌,增加手术成本[2]。采用压力蒸汽灭菌时装载量与硬质容器盒底高度不同比值对膝关节手术器械湿包发生率具有不同影响,能通过其比值的调整,降低湿包发生率[3]。本研究选取我院膝关节手术器械459包,旨在探讨压力蒸汽灭菌时装

    2020年18期 v.20 3167-3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中国药物与临床》杂志稿约

    <正>《中国药物与临床》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国医院协会主办。设有专论、论著、实验研究、基础研究、药物研究、调查研究、影像诊断、综述讲座、临床研究、新药临床试验及应用、合理用药、新药介绍及新进展等栏目。1对来稿的要求1.1作者署名和作者单位:作者姓名按序排列,排列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改动。其他对该研究有贡献者应列入志谢部分。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应征得本人同意,并附介绍信。作者单位(包括科室)要用全称,并注明所在城市名和邮政编码。

    2020年18期 v.20 3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